1. 首页 > 星座小知识 > 文章页面

算命先生说的准吗 小乞丐西天见佛祖

老汉被不孝子赶出家门,算命先生却说恭喜,你会因祸得福

本文目录

相由心生,对吗小乞丐西天见佛祖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过来说,纵使他现在满脸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积德,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人的心相有三十六种:

老祖宗传下来的算命口诀,看了自己可以算命,准的很,值得收藏

明知当官辛劳,却仍然愿意为人民的公仆,服务大众。

做事刚柔并济。

欣慕善行,亲近君子。

有美好的食物会分送他人。

不靠近小人。

时常积阴德,给人方便。

从小能帮忙治理家务。

对来乞求的人,不生厌恶心。

克制自己,利益他人。

不促成恶事,不嗜爱杀生。

听到或遇见事情,心不惊慌。

与人约定,不会失信。

不轻易改变行持和操守。

睡前常静思自己的过失。

勇往直前,不耽心过去,也不为往事沾沾自喜。

不让人产生憎恨心。

不文过饰非,不掩饰自己的缺失。

为人做事圆融周到。

受人惠恩和帮助不会忘记。

心量广大。

不欺善怕恶。

怜愍救济孤儿、寡妇和急难的人。

不帮助强人欺侮弱者。

不忘故旧的情谊。

常做有益公众福利的事业。

不多说话,不打妄语。

得到别人的赠与,常心生惭愧。

谈吐井然有序,声音轻柔。

当别人正在言谈时,不插话。

时常谈论善事和别人的优点。

不嫌弃粗衣淡饭。

随时随地表现适当的方圆曲直。

听到善言善事,行之不倦。

了解别人的饥渴劳苦,而且时常加以体恤。

不挂念他人的旧恶与前隙。

故友有难,竭力济助。做到上面三十六项,将来(或来世)便可以位极人臣,长寿善终。如果做不完全,则福祸相折;做得越少,福禄越差。做到三十项的人可以荣登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主席),做到十项以上的人,可以做上县令或辅佐官,做到五项或七项的人也会大富。(译自《命运在您心上》第二十六页)节首一念仁善,顿改贫夭.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经过一座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才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贱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整天垂头丧气,连教书都无精打采。

数天后,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见寺里有一位妇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祷,祷告完毕,匆匆离去。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二个犀带。他想:这一定是刚才那一位妇女所有,于是坐着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四点钟,那位妇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匆匆地进门,扫视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哭。

裴度上前问她,妇人哭着说:「家父病重,家产当尽,昨日我请到名医,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赶去亲戚家,借到一条玉带,准备典押借款,做医药费。我行经此寺,顺便入寺祈祷,不料心急匆忙,忘记携走玉带,等我到了典,才发现遗失玉带。我没有钱,家父一定无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养,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完,又大哭起来。

裴度奉还原物,妇人拜谢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禅师。才走离数步,一行禅师呼唤裴度转身,对他说:「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阴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变为玉带纹,不但不会饿死,而且将来有无量的福报,可能会出将入相!」

裴度怕一行禅师讽刺,回答:「爱说笑!大师说话怎么前后矛盾呢?」

一行禅师回答:「七尺长的身体不如一尺长的脸,一尺长的脸不如三寸长的鼻子,三寸长的鼻子不如一点心!」

裴度笑着说:「人心怎么相呢?」

一行禅师回答:「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内事,须辨眼中神。你积了阴德,目光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长过陂池这部位,而且胡子均匀变美。做了阴德,脸上的相便会有所改变,你必定享受极贵的福禄无疑!」

于是,裴度就把刚才在香山寺,拾还玉带的事告诉一行禅师,禅师也嘉许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进士,由于官运亨通,过了十多年,他升任「博办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副行政院长),不久,又升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经过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诸军宣达政令,回到朝廷后,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贼的书状。

王承宗和李师道等叛贼计谋阻扰蔡州的援军,因此暗中潜伏京师,刺死掌握大权的重臣,而且杀害了宰相武元衡。他们三度用剑袭击裴度,第一剑,砍断了鞋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却只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轻微刺伤裴度的头部,恰巧他戴了毡帽,所以剑伤不深。正当叛贼追杀裴度时,裴度的随从王义,抓住叛贼而呼叫,叛贼回身用刀砍断王义的手,裴度才能逃脱。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叛贼以为裴度已经死了,所以才舍离而去。

皇上说:「裴度能够脱险,全是天意(其实是他的福报)!」于是命令裴度为「淮西招讨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内乱,并且封他为「晋国公」,经常奉命出使边地诸国。四夷的君长,一定会询问裴度的年龄相貌,由此可见中国和夷族对他是多么敬畏和佩服!

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终表现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个儿子,也都被朝廷赐封爵位。(《唐书》「裴度传」)

(评)裴度在香山寺拾获贵重的玉带,看见遗失玉带的妇女来了,才把玉带奉还她。那位妇女感动得流出眼泪,拜谢他,裴度笑着说:「你还是尽快回去救令尊吧!」后来精通面相和命理的人告诉他:「阁下积了阴德,前程万里,不是我所能预知的!」

裴度遇到叛贼,三度被砍杀而没死,这岂不是韩愈所说的:「盗贼砍不死,是神在扶持吗?」其实,这正是裴度良好的品德所造成的。

为什么裴度还玉带这件事能使他转短命为长寿,变贫贱为富贵,而且得到这么大的福报呢?

因为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就在一个贪念。裴度的心比较清净,不但对他人所遗失的贵重物品无动于衷,即使生死的问题,他也能置之度外。他心量宽广,所以福德也广大。如果他真的以归还别人的遗物,心中一直庆幸自己拥有很好的德行,甚至向人大肆吹擂,那么他所得到的福报也就微少了。(《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一百二十二页)舍财助人,凶相消失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陈七。由于他的面相术很灵验,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鬼眼七」的雅号。

当时杭州有一位富商名叫薛二。他邀了两位朋友去看相。

「鬼眼七」这位相师判薛二的第一位朋友说:「你秋季后会升官!」判第二位朋友说:「你一个月后会得财!」相师看了薛二,大吃一惊,说:「你面有灰泥的颜色,恐怕逃不出五十日会毙命,可能活不过中秋节啊!」

薛二的第一位朋友是衙门的文书。有一天,他行走山路时,听说巡抚大人到山中打猎,他就驻足观赏。不久,看见一只大灰熊追赶一个人。他为了救人,在路旁捡起木棍,直扑上前,与大灰熊搏斗起来。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好几位军爷,才合力把大熊打死。事后才发现:大灰熊所追的人就是巡抚大人,巡抚大人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便保他升为一个小县的知县。

薛二的第二位朋友是一位秀才,他的祖父病危,通知在外的子孙回来送终,并且吩咐家人:谁先回家,就把后花园所埋的五千两黄金送给他。由于这位秀才的孝思很浓,所以连夜赶回故乡;他到了家门,祖父尚未断气,立即赠送他五千两金子。

薛二眼看跟他一齐面相的两位朋友都已应验,认为自己大概难逃恶运了,于是拿出钱财,广行善事,造桥路,施棺施药。他想:死亡迟早会来,我有什么好担心和忧虑的呢?

有一天,薛二到钱塘江去散步,看见一个人好像想投江,薛二立即上前,把对方抱住,并且问他轻生的原因。

他回答:「我名字叫胡瑞,是扬州人。我集中数位兄弟的资金来杭州买货,不料昨夜一阵飓风,使货船沉没,我虽保住一条小命,但想来想去,无颜返回故乡,不如一死了之,所以才想投江自尽。」

薛二听了,好言相劝,并且捐助他二千五百两银子。胡瑞请薛二留下姓名,薛二坚辞不肯。

中秋节过后半个月,薛二在街头漫步,又遇到相师鬼眼七。鬼眼七惊讶地说:「薛先生!你脸上灰泥色不见了!你应死不死,必定做了大善事,将来还会得上寿呢!」

这时候薛二心里才明白「相从心转,为善保寿」的道理。他对相师笑笑,说明原委,并且感谢他指点。

后来,薛二一心向善,活到九十岁才无疾而终。(《命运在您心上》第十九页)修堤兴学,相貌显贵温汝适,别号坡,是广东省顺德县龙山乡人,乾隆四十九年考取进士。(他尚未发达以前,相师说他这一生只能做到四品官)。

乾隆五十九年,广东的至大堤围崩决。温汝适因为丁忧返乡,目睹百姓流离失所。他知道修筑堤防不是一件易事,依照旧例都依据田地大小征税,可是他不完全依照以前的方法,他劝顺德县的富豪,捐资完成堤防的修筑。除此之外,他又设立义学,乐于行善助人。

后来,他回到京城,那位相师看了他的面相,很惊讶地说:「你回乡一定种了许多福德,不然面相和骨格怎么改变许多呢?你可以升上两品官了!」

温汝适把经过告诉相师,相师笑着说:「相由心生,你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后来,他历任广西、四川和山东的主考,又主持陕西甘肃学院,升到兵部侍郎。他的儿子温承悌,道光六年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做了刑部主事官。(《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七七页)相随心转,枯荣立现宋朝时,有高孝标和高孝积两个双胞胎兄弟,举止言谈和才思颖悟都像同一人。十六岁时,他们一齐考上秀才。婚后,父母为使媳妇能辨认丈夫,命令他们穿着不同衣裳和鞋子,以便辨认。

有一天,他们遇到陈希夷先生,陈希夷看了他们的面相以后,说:「你们两人眉清目秀,鼻梁挺直,嘴上有红色的痣,耳白而轮廓鲜红,气清神澈,都是科第中人。况你们现在眼耀彩色,必主同科高中!」

到了秋试时期,他两兄弟便同时赴京,寄住在亲戚家里。邻居住了一位年轻貌美妖艳的寡妇。孝标一心向学不为所动。孝积把持不住,竟然跟那少妇私通。后来被人发觉,告诉寡妇族人。寡妇畏罪,竟然投河自尽。

秋考完毕,他们兄弟又去拜见陈希夷先生。

陈希夷看了大吃一惊,说:「你们兄弟二人的相已经改变很大了,一位变得更好,另一位变得很坏。孝标眉现紫彩,眼耀文星,必定高中。孝积翠眉有变,双目浮睛,朱唇色翦,耸直的鼻梁赤而黑,白色的耳朵干而焦,神色颓然枯槁,气冷而散,这一定是损坏道德而使面相改变。这场考试不但考不取,反而有夭亡的预兆。」

发榜后,孝积落第,抑郁而死。

后来,孝标当了大官,声名显赫,子孙众多而且贤能。他七十大寿时,陈希夷先生也来祝贺,并且即席发表感想:「看出一般人的面相是容易的!但是人的命运却不容易说得丝毫不差,因为命在天,相在人为。如果能顺应天理,合和人事,则世世必昌。人的精神忽聚忽散,人的志气忽忽弛,有诸内必形诸外(有了心念就会影响相貌),上苍大公无私,福可以因为罪恶而消减,罪也可以善功相赎,生于心而发于面,逃不过他人的一双眼睛,这叫做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高孝标全家老少,对陈希夷先生所说「求福避祸」的道理,非常欣赏和佩服,大家用笔写成座右铭,时时加以警惕。(《命运在您心上》第十四页)心存谦让,阴骘满面张士选年幼时,父母便相继过世了。他叔叔抚养他,好像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

他叔叔有七个孩子,有一天,他叔叔告诉张士选:「我应当给你分财产,将财产分成两份!」

张士选说:「我不忍让诸位堂兄弟合得一份,请您分成八份!」

叔叔不答应,张士选也再三推让。最后叔叔只好依照张士选的话去做。当时张士选才十七岁,便预先被推荐入京城。

与张士选同住在一起的人共有二十几位。有位算命先生看完每一个人的面相以后,指着张士选说:「能在南宫高第的,只有这一位少年人!」

同宿舍的人斥责算命先生说:「我们久经各式考场,难道反而不及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吗?如果发榜后,没被你说中,我就要吐口水在你脸上!」

算命先生回答:「我对文章外行,但是我看这位年轻人满脸阴骘气,所以我才推崇他!」

发榜后,算命先生的话果然应验了。(《感应篇注训证》第七十七页、《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五页)拯饥救溺,福泽绵长广东鼎湖山庆云寺的主持大慧长老,养气悟道的工夫相当深厚,知道一些天机。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仍然仙风道骨。虽然他精通医术和面相,却不随便轻易表现。

当时高要县的县令来到庆云寺游览,随行的有位姓刘的幕僚官,因为与大慧长老熟悉,知道他精于命理,便告诉县令。县令便请大慧长老为自己看相。

大慧长老推辞不了,只好勉强答应县令的请求。他请县令躺着休息,而自己垂眉合掌,盘腿端坐约半个小时。接着又请县令垂足闲坐,心情放轻松。

大慧长老定神凝望,便以佛偈告诉县令说:「生灵操在手,积德能保寿。」

县令又问:「我的前途如何呢?」

大慧长老微笑地说:「老衲愚昧,不敢预言您的前程。大德之人自有福泽。只要您能保持虔诚的仁爱心,便是县民的大幸。」

县令知道大慧长老不轻易畅谈,发现他说话很含蓄。于是茗茶完毕时,便请刘幕僚官私下去探问玄机。

大慧长老坦白告诉姓刘的幕僚官:「老衲观看县令的相,发现他脸上的光华和瑞气已经消失了,呈现灰黑色的气。他的掌上产生暗白的气色,他的寿命恐怕不出一年。幸好原来的气色尚未退尽,表示:险中有救,命不该绝。他身为百里的父母官,举手投足,布施政令,关系着百姓的性命安危。如果他本着一念的善心,去拯救溺水和饥饿的百姓,未尝不可以造福万民。所以老衲最后断言他积德保寿,并不是空口乱说话啊!」

姓刘的幕僚一直点头说:「是!是!」他不敢直接把话禀告县令,只是委婉地告诉县令:「老僧的意思是│尊县在数个月内,必须做出一件拯救许多苍生的善事,才可以增长寿元!」

不久,西潦一带泛滥成灾。洪水在一夜之间涨了数尺,淹没了农田,接着又淹浸许多房屋。不少灾民身溺水中,急声呼救。

县令亲临附近的高冈瞭望,惊心惨目,一时无法处理善后。只见年壮而且勇敢的乡民纷纷驾小船逃命,但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婴儿却没有援救,任他们在水中浮沈。

见到这种情景,县令突然下令:救起一位小孩的人,可以获赏一两银子,多救多赏。于是,有船的人家相继出动拯救小孩,一共救了四百多位孩子。

后来,县令升任惠州的知府。当他路过罗浮山时,又会晤了大慧长老。大慧长老一看见他,便说:「阿弥陀佛!善心人终于得到报应,您的福泽以后绵长了。」(取材于《命运在您心上》第八页)

1

这几天,乞丐李大山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要饭攒下的一缸粮食准备拿到集上换钱了。李大山是个苦命的人,在他的记忆里他有一个疼他爱他的娘,有一个身材高大的爹。可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一个孩子家却来到了蒙山这个地方。在这里,他上无片瓦,下无一席之地,而一直伴随他的就是饥饿和受冻。俗话说老天饿不死瞎眼的鹰,乞丐李大山东一口,西一口的吃着百家饭,却长成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他常常提醒自己,我决不能当一辈子乞丐,现在多吃点苦,多攒点粮食卖了把钱存着。存多了钱买地,买了地娶媳妇,娶了媳妇好好过日子。

到了逢大集的这一天,他早早的来到了他藏粮食的地方,准备把粮食运到集上去卖钱。可是,他到了以后发现他辛辛苦苦攒的那缸粮食一粒也没有了。当时把李大山心疼的差一点吐了血,他想粮食是不是被小偷给偷走了呢,不可能啊,他藏得粮食是不会让人发现的。既然不是被人偷走了,那一定另有蹊跷。他就在这个地方细心找了起来,找了半天,原来他发现是被老鼠给搬走了。在墙角旮旯里发现了十几个老鼠窝,里面全是他攒的粮食。他原本想再把粮食挖出来,可是他又一想,还是算了吧,老鼠要是有粮食吃还能来偷我的吗。

他一路往回走,多年来的想法又出现了,这难倒就是我的命吗,我就得要一辈子饭,当一辈子乞丐吗,不行,我得找个算命的先生算算去。他一个人来到了集上,找到了一个卦摊,给算命先生说明了来意。算命先生看了看他,知道他是一个乞丐,他哪有心思给他算命:“你啊就是一个乞丐命,面相也是一个乞丐面相,还是回去好好要你的饭吧。”

乞丐李大山听了还是不相信,起来给算命先生扔下几个铜钱就走了。边走边自言自语:“我就不想信我一辈子都是乞丐命,我一定去找佛祖问个明白。”

“大山干什么去,一脸的不高兴。”大山只顾一个人低着头往前走路,没有看见王员外迎面走来。这个王员外是乞丐李大山的老主顾了。只要他要不着饭挨饿的时候,总是王员外管他一顿。为此,乞丐李大山一直觉得欠了王员外的大人情,有事没事的他总愿意给王员外说说。他见是王员外,就把他想去见佛祖的事一五一十地给他说了一遍。

“你真的要去见佛祖。”王员外听了半信半疑的问。

“我一定得去问问佛祖,我就不信,我一辈子就是乞丐命。”乞丐李大山信心十足地说。

“那好吧,我相信你。你见到佛祖以后问完你的事,接着给我问问,我闺女今年一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呢?”王员外说

“您老放心吧,这么多年来您一直照顾我,我一定把您的事向佛祖问个明白。”乞丐李大山说的是真心话。

之后,王员外把他领到家里,让厨子给他办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乞丐李大山吃饱喝足后,王员外又给他拿出来一包衣服和几双鞋还有一些盘缠。乞丐李大山就只拿了衣服和鞋把盘缠又还给了王员外,对王员外说:“我就是乞丐出身,住宿吃饭的事,那是我的看家本事,您放心吧我走到哪里都是家。”。说完给王员外深深的鞠了一躬,转身迈着坚定的脚步朝西方走去。此时的王员外心头突然多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看着他西去的背影有一丝难一割舍念头。

2

乞丐李大山翻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他晓行夜宿,风餐雨食,到底走了多少天了,他自己也记不清。王员外给他的衣服倒还能凑合着穿,可是,那几双鞋早已穿的没影了,就连脚上的那一双也是前露脚趾后露脚跟。这对大山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打小要饭的时候早已练就了铁脚板的功夫。今天,他只顾着赶路误了投宿吃饭的点了,看看天已经黑了下来。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他也只能继续往前赶路。这时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初春的晚上天气还怪冷。雨点打在他脸上就像针扎一样难受,不一会大山的衣服就被雨浇透了。乞丐李大山实在没有办法,他只能用破衣服把头一包,任你风吹雨打,他继续往前赶路。

也不知道他在雨中走了几个时辰,这时他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不远处有一片黑嘘嘘的建筑物,以他多年以来的经验,前面应该是一座庙宇。他紧走几步来的跟前一看,果不其然真是一座破庙。看来香火不旺,就连大门口都没有亮灯。他使劲的敲了半天门,才有人过了把门打开,大山一看吓了一跳。只见开门的是个老和尚,白眉白胡子,眉毛半尺多长,在提灯下两眼奕奕发光,手里拿着一根锡杖,就是在这漆黑晚上也放着亮光。

大山定了定的神,双手合十:“见过师傅,我是个要饭的,只因着急赶路误了时辰,望师傅行行好让我在此借宿一晚,给口吃的,我万分感谢。”

老和尚见大山这么一说,又见此时的他就像一个落汤鸡一样,冻得浑身不停的哆嗦:“施主请进吧。”

老和尚把他领进一间客房里,先生着火:“你先换身干衣服烤烤火,别着了凉,我去给你弄点吃的。”说完走了出去。

一会老和尚拄着锡杖就把饭送来了:“你快点吃吧,今晚就在这里好好歇着吧。”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老和尚做好饭来叫他吃饭的时候,乞丐李大山还没有起床。老和尚觉得奇怪,在门口喊到:“施主,起来吃饭了。”可是,喊了半天里面也没有人答腔。老和尚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大山紧闭着双眼,嘴里也不知道说的什么。老和尚过去用手一摸大山的头烫的厉害,原来他正在发高烧,看来是凉雨浇了一夜得了风寒病。

老和尚赶忙回到他的住处熬了一碗药,端过来给大山喂上。过了好一会,大山慢慢的清醒过来,见老和尚还在床前守着他。激动的赶忙要给老和尚磕头致谢,老和尚赶忙把他摁住:“施主啊,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啊?看把你累成了这个样子。”

大山艰难的做了起来,把他的遭遇和要见佛祖的事情,前前后后的说了一遍。老和尚听了两眼更亮了,兴奋的对大山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见到佛祖,我还想拜托你一件事。”

没等老和尚说完,大山赶忙答应:“你救了我的命,就是我的恩人,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我一定给你办。”

老和尚放心地说:“你见了佛祖问完了你的事,也给我问问,我在这夕照寺里修炼了五百多年了,怎么还是成不了佛呢。”

乞丐李大山非常认真的说:“您放心,就是不问我的事,我也得给你问清楚了。”

从这天起,乞丐李大山在庙里一住就是十几天,一直把病养利索了才准备离开。这天大山走的时候,老和尚给他又拿了几双僧鞋,给他做了一包袱干粮。乞丐李大山接过鞋和干粮,然后趴在地上重重地给老和尚磕了一个头,起来转身信心十足朝西天方向走去。老和尚看着大山西去背影,心里又多了一份期待。

3

乞丐李大山,今天走了快一天的路程了,不但一个村庄没遇着,就连一户人家也没看见。仅有的一点干粮早已吃光,这到还好说。可是,这么热的天一天也没喝上一口水。他精疲力尽的往前走着,什么都不想,一个念头就是想找到水。突然一阵清风刮来,大山好像听到了水的声音。他顿时来了精神,放开了脚步继续往前走去。不一会只见一条大河出现在面前,白浪涛涛,波涛汹涌。大山也没顾得上这些,趴到河边上就喝水。一气喝足后,又拿出水葫芦把水灌满。这才抬起头来细心的看这一条河,不看则以,这一看,乞丐李大山一下子西行的决心凉了半截,这么大的一条大河连一条船的影子也没有。一天的路程连一户人家都没有见着,这里就更不可能有船了。

大山一屁股坐在地上,心想,看来想见佛祖真是没有那么容易。我就这样返回,再回去做我的乞丐,实在是不甘心,与其这样,我还不如过河一博,就是死在这条河里,我这辈子也算没白活。想到这里,他走到岸边的小树林里,找到了几根干木头,用树皮连在一起,做了一个小木筏。做好后他拉倒大河边上,把包袱紧紧地绑在背后,用力把木筏推到河里,顺势他亦趴在了木筏上,用两只手当划桨,用力往河里划去。乞丐李大山他哪里想到河面上风大浪急,水底下更是暗流凶险。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大河的三分之一还没过去,只见一个浪头一下子就把小木筏打散了,大山也被打下了水底。水底下的暗流把大山蹂躏的就像天上风中的一根鸡毛,那样无助。他被呛了几口水之后,整个人迅速地往河底沉去。就在他失去了求生欲望的时候,就觉得他突然掉在了一块大石头上。而且这块大石头托着他正在快速上升,并且很快就来到了河面上。大山忙睁眼一看,这那里是一块大石头,原来是一只比磨盘还要大的老乌龟。乞丐李大山此时求生欲望一下子又回来了,他伸开四肢牢牢地趴在老乌龟的背上。虽然河里浪大风急,可是,对老乌龟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它稳稳当当地把大山送到了岸上。

乞丐李大山一到了岸上,赶忙趴在地上就给老乌龟磕头:“谢谢您的救命之恩,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小伙子,看样子你已经历尽了千难万险,才来到这里,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只听老乌龟奇怪的问他。

乞丐李大山赶忙坐了起来,把他从小要饭的遭遇,和要去问佛祖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老乌龟说了一遍。老乌龟听了把脖子伸的长长的,两眼冒着金光怀疑地又问李大山:“你真的要去见佛祖?”

“我一定得去问一问,我就不信我一辈子真的就是乞丐命。”大山坚定地说。

“那好,我佩服你的勇敢和不怕万难的精神。我想让你见到佛祖,问完了你的事情,也捎带着帮我问问,我在这白砂河里修炼了一千多年了,怎么还成不了仙呢?”老乌龟用祈求的语气对大山说。

大山听了忙保证说:“您放心,您救了我的命,就是我的救命恩人,等见到了佛祖就是不问我的事,我也得先把您的事情问清楚了。”

老乌龟听了相信的点了点头:“小伙子,此去西天大雷音寺路途遥远并且一路上困难重重,我别的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就想法把你送到大雷音寺去吧。”说完只见它动了几下嘴。这时候就见从天上飞下来了一只庞大的大鹏鸟,大鹏鸟还没有落到地上就问:“龟兄,有何指教?”

“这个小伙子,不远万里从东土来到了这里,要去拜见佛祖,我想让你把他送到西天大雷音寺去。”老乌龟说。

“正好,我这几天也正想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来吧小伙子爬到我的背上来吧,闭上眼睛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把眼睁开。”乞丐李大山趴在大鹏鸟的背上,两只手牢牢的揽着大鹏鸟的脖子。就觉得大鹏鸟快速地飞到了天上,大山吓得大气也不敢喘,就只听见两个耳朵根里的风呼呼的响。

4

乞丐李大山胆战心惊的趴在大鹏鸟的背上,紧闭着双眼。也不记得到底走了多少个时辰了,这时候就听见大鹏鸟说:“小伙子到了,下了吧。”

大山小心的从大鹏鸟的背上爬了下了,只见一片庞大的庙宇,到处是金碧辉煌。他赶忙转身谢过了大鹏鸟,大鹏鸟起身飞走了。他被一个和尚领到了大殿,见佛祖高高的坐在上面的莲花墩上,周身放着金光。他赶忙跪下恭恭敬敬地给佛祖磕了三个头,他也没敢左顾右盼的看两边的五百罗汉,和别的景致,现在脑子里就一个想法我真的见到佛祖了。“李大山,你不远万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找到我到底想问什么事?不过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想好了再问。”佛祖慈祥地对李大山说。

乞丐李大山想了想,三个问题足够了。我们村的王员外这些年来对我有恩,咱得知恩图报:“佛祖啊,王员外的闺女今年已经一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呢?”

佛祖告诉他说:“她有了心上人,出了嫁就会说话了。还有两个问题,你想好了再问。”

大山想我费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不就是想问问我这一辈子难道就是乞丐命吗。可是,他刚想张嘴问,突然想起了夕照寺的老和尚。在我受了风寒的时候,是他把我留在庙里,又喂药又管饭照顾了我十好几天,要不然我还有命来到这里见到佛祖吗。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地问:“佛祖啊,夕照寺的老和尚在那里修行了五百多年了,为什么还成不了佛呢?”

佛祖微笑着说:“他就是放不下他手中的那根锡杖,只要他放下锡杖,他就能立地成佛。大山啊还有一个问题,想好了再问。”

此时的乞丐李大山还真有点犯难了,老乌龟不但在白砂河里救了他的命,还把他送到了佛祖面前。关键是我也保证过,就是不问我的事,我也得先把你的事问清楚了。咱做人一定得诚实讲信用,它在白砂河里修炼了一千多年了,咱的事和它比起来那还算事吗。他想到这里坚定地问:“佛祖啊,白砂河里的老乌龟,在那里修炼了一千多年了,为什么还成不了仙呢?”

佛祖摇了摇头:“它舍不得它的那个龟壳,它只要从龟壳里出来了,就能成仙了。大山啊,你的三个问题已经问完了,你回去吧。”

大山又给佛祖磕了三个头,心想我这一辈子值了,不但见到了传说中的佛祖,还办成了三件大事,我再回去当一辈子乞丐也不后悔了,起来高高兴兴的走了。

佛祖看见乞丐李大山满意的样子:“东土真是一个文明国度,就连一个乞丐都如此的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真是佛法无边呐。”又对观音菩萨说:“大士,又得麻烦你了。”

5

李大山刚刚走出殿外,就觉得自己突然来到了天上,感觉就像会飞了一样。他有上次大鹏鸟背过他的经验,这一次他不再害怕了。他睁大着眼睛,看见山川,河流,村庄在他的脚下一闪而过。就觉得一会的功夫,大山还没看够景致就到了白砂河。这时候大山就慢慢的从空中落了下来,只听空中传来了观音菩萨的声音:“大山,一路多保重。”

李大山赶忙跪下磕头致谢。“好了小伙子,观音菩萨已经走远了。”老乌龟见大山回来了,放心的说。“你的事问了吗?”

大山回头一看见老乌龟正在岸边等着他:“你的事我给你问清楚了,佛祖说了只要你能从龟壳里出来,你就能成仙了。”之后大山又把佛祖只能回答他三件事,没问自己的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老乌龟听了一阵大笑,然后对大山说:“你真是一个大仁大义的好小伙子,佛祖说的对,我既然成仙了,壳对我还有用吗。”说完只见一条青龙从龟壳里飞了出来,一下子腾空而起飞到了天上。只见他上下盘旋着,哈哈大笑。随后又落在了地上摇身一变,真的变成了神仙。他又对大山说:“为了我,你连自己的事都没问。我无以为报,我的这个龟壳就送给你了。”

大山心想,一个龟壳你都不要了,给我又有什么用。大山哪里知道,老乌龟一千多年都舍不得丢下这个龟壳,原来龟壳里前后左右每一边上都有两颗宝珠,每一颗都是稀世珍宝。只见成仙的老乌龟手一伸,八颗宝珠从龟壳里飞了出来,他随手拿出来了一条布袋把宝珠装好递给了大山,之后说:“我现在成了仙,我也送你一程吧。”说完他手拉着大山飞到天上,只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夕照寺。他们两个还没有落地,就看见老和尚正站在庙门口,期待着李大山的归来。

他们两个落下来后,大山谢过了龟仙。这时老和尚迫不及待地问:“施主,你见到佛祖了吗?你的事问了吗?,我的事佛祖怎么说的?”

大山看着老和尚,像一个孩子一样着急的样子,笑了笑便把佛祖只让他问三件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虽然我的事没有问,但是你的事我给你问清楚了。佛祖说了,只要你能够放下手中的这根锡杖,你就能立地成佛。”

老和尚听了,突然就感觉大彻大悟,像在梦中突然被惊醒一样。对啊,我既然成佛了,这根锡杖对我还有用吗。原来老和尚手中的这根锡杖是白金锻造,上面镶嵌着一个世间难得的一颗钻石,是一根价值连城的宝物。老和尚就连晚上睡觉他都把这根锡杖搂在怀里。他对大山说:“你为我完成了五百年的愿望,把你的事情都没问。我就把这个锡杖送给你吧,算是我对你的报答。”说完把这个跟了他五百多年的锡杖交给了李大山。这时只见老和尚金光闪烁,金灿灿的袈裟披在身上,精神饱满,真的成佛了。

老和尚说:“我也送你一程吧。”

说完老和尚伸手拉起李大山升到空中,一会的功夫就到了王员外的庄上。大山谢过了老和尚,然后直接来到了王员外的家里,见王员外坐在太师椅上愁眉不展的想着心事。

“员外,我回来了。”大山进门就高兴的喊到。

王员外抬头一看,吓了一跳,仔细看了一下,发现真是李大山,高兴的说:“你真回来了,这下我可放心了。我还认为你以不在人世了呢,刚才我还在胡思乱想。你的事情佛祖是怎么说的?我闺女的事你给我问了吗?”

大山就把佛祖只能回答三件事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又对王员外说:“我的事虽然没问,但是,你家小姐的事我给问清楚了。佛祖说了,只要小姐有了心上人,出了嫁就能说话了。”

王员外听了心想,李大山不就是我闺女的最好的心上人吗。以后我把家业交给一个这样知恩图报,实实在在的人,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想到这里赶忙吩咐家人烧水,让大山洗澡更衣,又吩咐厨子“做几桌好菜我要给李大山接风。”

酒席上,王员外当场宣布:“今天的酒席,一是给李大山接风,二也是李大山和我闺女的订婚宴。过几天另择良辰吉日给他们二人拜堂成亲。”

过了几天,王员外在家里为李大山和王小姐办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婚礼,全村的老少爷们都请来了,就在这一天王小姐真的开口说话了。

故事 村里老头盖新房,住进去后却鸡犬不宁,算命先生竟说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