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相由心生,对吗小乞丐西天见佛祖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过来说,纵使他现在满脸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积德,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人的心相有三十六种:
明知当官辛劳,却仍然愿意为人民的公仆,服务大众。
做事刚柔并济。
欣慕善行,亲近君子。
有美好的食物会分送他人。
不靠近小人。
时常积阴德,给人方便。
从小能帮忙治理家务。
对来乞求的人,不生厌恶心。
克制自己,利益他人。
不促成恶事,不嗜爱杀生。
听到或遇见事情,心不惊慌。
与人约定,不会失信。
不轻易改变行持和操守。
睡前常静思自己的过失。
勇往直前,不耽心过去,也不为往事沾沾自喜。
不让人产生憎恨心。
不文过饰非,不掩饰自己的缺失。
为人做事圆融周到。
受人惠恩和帮助不会忘记。
心量广大。
不欺善怕恶。
怜愍救济孤儿、寡妇和急难的人。
不帮助强人欺侮弱者。
不忘故旧的情谊。
常做有益公众福利的事业。
不多说话,不打妄语。
得到别人的赠与,常心生惭愧。
谈吐井然有序,声音轻柔。
当别人正在言谈时,不插话。
时常谈论善事和别人的优点。
不嫌弃粗衣淡饭。
随时随地表现适当的方圆曲直。
听到善言善事,行之不倦。
了解别人的饥渴劳苦,而且时常加以体恤。
不挂念他人的旧恶与前隙。
故友有难,竭力济助。做到上面三十六项,将来(或来世)便可以位极人臣,长寿善终。如果做不完全,则福祸相折;做得越少,福禄越差。做到三十项的人可以荣登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主席),做到十项以上的人,可以做上县令或辅佐官,做到五项或七项的人也会大富。(译自《命运在您心上》第二十六页)节首一念仁善,顿改贫夭.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经过一座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才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贱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整天垂头丧气,连教书都无精打采。
数天后,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见寺里有一位妇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祷,祷告完毕,匆匆离去。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二个犀带。他想:这一定是刚才那一位妇女所有,于是坐着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四点钟,那位妇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匆匆地进门,扫视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哭。
裴度上前问她,妇人哭着说:「家父病重,家产当尽,昨日我请到名医,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赶去亲戚家,借到一条玉带,准备典押借款,做医药费。我行经此寺,顺便入寺祈祷,不料心急匆忙,忘记携走玉带,等我到了典,才发现遗失玉带。我没有钱,家父一定无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养,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完,又大哭起来。
裴度奉还原物,妇人拜谢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禅师。才走离数步,一行禅师呼唤裴度转身,对他说:「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阴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变为玉带纹,不但不会饿死,而且将来有无量的福报,可能会出将入相!」
裴度怕一行禅师讽刺,回答:「爱说笑!大师说话怎么前后矛盾呢?」
一行禅师回答:「七尺长的身体不如一尺长的脸,一尺长的脸不如三寸长的鼻子,三寸长的鼻子不如一点心!」
裴度笑着说:「人心怎么相呢?」
一行禅师回答:「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内事,须辨眼中神。你积了阴德,目光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长过陂池这部位,而且胡子均匀变美。做了阴德,脸上的相便会有所改变,你必定享受极贵的福禄无疑!」
于是,裴度就把刚才在香山寺,拾还玉带的事告诉一行禅师,禅师也嘉许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进士,由于官运亨通,过了十多年,他升任「博办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副行政院长),不久,又升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经过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诸军宣达政令,回到朝廷后,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贼的书状。
王承宗和李师道等叛贼计谋阻扰蔡州的援军,因此暗中潜伏京师,刺死掌握大权的重臣,而且杀害了宰相武元衡。他们三度用剑袭击裴度,第一剑,砍断了鞋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却只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轻微刺伤裴度的头部,恰巧他戴了毡帽,所以剑伤不深。正当叛贼追杀裴度时,裴度的随从王义,抓住叛贼而呼叫,叛贼回身用刀砍断王义的手,裴度才能逃脱。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叛贼以为裴度已经死了,所以才舍离而去。
皇上说:「裴度能够脱险,全是天意(其实是他的福报)!」于是命令裴度为「淮西招讨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内乱,并且封他为「晋国公」,经常奉命出使边地诸国。四夷的君长,一定会询问裴度的年龄相貌,由此可见中国和夷族对他是多么敬畏和佩服!
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终表现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个儿子,也都被朝廷赐封爵位。(《唐书》「裴度传」)
(评)裴度在香山寺拾获贵重的玉带,看见遗失玉带的妇女来了,才把玉带奉还她。那位妇女感动得流出眼泪,拜谢他,裴度笑着说:「你还是尽快回去救令尊吧!」后来精通面相和命理的人告诉他:「阁下积了阴德,前程万里,不是我所能预知的!」
裴度遇到叛贼,三度被砍杀而没死,这岂不是韩愈所说的:「盗贼砍不死,是神在扶持吗?」其实,这正是裴度良好的品德所造成的。
为什么裴度还玉带这件事能使他转短命为长寿,变贫贱为富贵,而且得到这么大的福报呢?
因为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就在一个贪念。裴度的心比较清净,不但对他人所遗失的贵重物品无动于衷,即使生死的问题,他也能置之度外。他心量宽广,所以福德也广大。如果他真的以归还别人的遗物,心中一直庆幸自己拥有很好的德行,甚至向人大肆吹擂,那么他所得到的福报也就微少了。(《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一百二十二页)舍财助人,凶相消失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陈七。由于他的面相术很灵验,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鬼眼七」的雅号。
当时杭州有一位富商名叫薛二。他邀了两位朋友去看相。
「鬼眼七」这位相师判薛二的第一位朋友说:「你秋季后会升官!」判第二位朋友说:「你一个月后会得财!」相师看了薛二,大吃一惊,说:「你面有灰泥的颜色,恐怕逃不出五十日会毙命,可能活不过中秋节啊!」
薛二的第一位朋友是衙门的文书。有一天,他行走山路时,听说巡抚大人到山中打猎,他就驻足观赏。不久,看见一只大灰熊追赶一个人。他为了救人,在路旁捡起木棍,直扑上前,与大灰熊搏斗起来。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好几位军爷,才合力把大熊打死。事后才发现:大灰熊所追的人就是巡抚大人,巡抚大人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便保他升为一个小县的知县。
薛二的第二位朋友是一位秀才,他的祖父病危,通知在外的子孙回来送终,并且吩咐家人:谁先回家,就把后花园所埋的五千两黄金送给他。由于这位秀才的孝思很浓,所以连夜赶回故乡;他到了家门,祖父尚未断气,立即赠送他五千两金子。
薛二眼看跟他一齐面相的两位朋友都已应验,认为自己大概难逃恶运了,于是拿出钱财,广行善事,造桥路,施棺施药。他想:死亡迟早会来,我有什么好担心和忧虑的呢?
有一天,薛二到钱塘江去散步,看见一个人好像想投江,薛二立即上前,把对方抱住,并且问他轻生的原因。
他回答:「我名字叫胡瑞,是扬州人。我集中数位兄弟的资金来杭州买货,不料昨夜一阵飓风,使货船沉没,我虽保住一条小命,但想来想去,无颜返回故乡,不如一死了之,所以才想投江自尽。」
薛二听了,好言相劝,并且捐助他二千五百两银子。胡瑞请薛二留下姓名,薛二坚辞不肯。
中秋节过后半个月,薛二在街头漫步,又遇到相师鬼眼七。鬼眼七惊讶地说:「薛先生!你脸上灰泥色不见了!你应死不死,必定做了大善事,将来还会得上寿呢!」
这时候薛二心里才明白「相从心转,为善保寿」的道理。他对相师笑笑,说明原委,并且感谢他指点。
后来,薛二一心向善,活到九十岁才无疾而终。(《命运在您心上》第十九页)修堤兴学,相貌显贵温汝适,别号坡,是广东省顺德县龙山乡人,乾隆四十九年考取进士。(他尚未发达以前,相师说他这一生只能做到四品官)。
乾隆五十九年,广东的至大堤围崩决。温汝适因为丁忧返乡,目睹百姓流离失所。他知道修筑堤防不是一件易事,依照旧例都依据田地大小征税,可是他不完全依照以前的方法,他劝顺德县的富豪,捐资完成堤防的修筑。除此之外,他又设立义学,乐于行善助人。
后来,他回到京城,那位相师看了他的面相,很惊讶地说:「你回乡一定种了许多福德,不然面相和骨格怎么改变许多呢?你可以升上两品官了!」
温汝适把经过告诉相师,相师笑着说:「相由心生,你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后来,他历任广西、四川和山东的主考,又主持陕西甘肃学院,升到兵部侍郎。他的儿子温承悌,道光六年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做了刑部主事官。(《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七七页)相随心转,枯荣立现宋朝时,有高孝标和高孝积两个双胞胎兄弟,举止言谈和才思颖悟都像同一人。十六岁时,他们一齐考上秀才。婚后,父母为使媳妇能辨认丈夫,命令他们穿着不同衣裳和鞋子,以便辨认。
有一天,他们遇到陈希夷先生,陈希夷看了他们的面相以后,说:「你们两人眉清目秀,鼻梁挺直,嘴上有红色的痣,耳白而轮廓鲜红,气清神澈,都是科第中人。况你们现在眼耀彩色,必主同科高中!」
到了秋试时期,他两兄弟便同时赴京,寄住在亲戚家里。邻居住了一位年轻貌美妖艳的寡妇。孝标一心向学不为所动。孝积把持不住,竟然跟那少妇私通。后来被人发觉,告诉寡妇族人。寡妇畏罪,竟然投河自尽。
秋考完毕,他们兄弟又去拜见陈希夷先生。
陈希夷看了大吃一惊,说:「你们兄弟二人的相已经改变很大了,一位变得更好,另一位变得很坏。孝标眉现紫彩,眼耀文星,必定高中。孝积翠眉有变,双目浮睛,朱唇色翦,耸直的鼻梁赤而黑,白色的耳朵干而焦,神色颓然枯槁,气冷而散,这一定是损坏道德而使面相改变。这场考试不但考不取,反而有夭亡的预兆。」
发榜后,孝积落第,抑郁而死。
后来,孝标当了大官,声名显赫,子孙众多而且贤能。他七十大寿时,陈希夷先生也来祝贺,并且即席发表感想:「看出一般人的面相是容易的!但是人的命运却不容易说得丝毫不差,因为命在天,相在人为。如果能顺应天理,合和人事,则世世必昌。人的精神忽聚忽散,人的志气忽忽弛,有诸内必形诸外(有了心念就会影响相貌),上苍大公无私,福可以因为罪恶而消减,罪也可以善功相赎,生于心而发于面,逃不过他人的一双眼睛,这叫做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高孝标全家老少,对陈希夷先生所说「求福避祸」的道理,非常欣赏和佩服,大家用笔写成座右铭,时时加以警惕。(《命运在您心上》第十四页)心存谦让,阴骘满面张士选年幼时,父母便相继过世了。他叔叔抚养他,好像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
他叔叔有七个孩子,有一天,他叔叔告诉张士选:「我应当给你分财产,将财产分成两份!」
张士选说:「我不忍让诸位堂兄弟合得一份,请您分成八份!」
叔叔不答应,张士选也再三推让。最后叔叔只好依照张士选的话去做。当时张士选才十七岁,便预先被推荐入京城。
与张士选同住在一起的人共有二十几位。有位算命先生看完每一个人的面相以后,指着张士选说:「能在南宫高第的,只有这一位少年人!」
同宿舍的人斥责算命先生说:「我们久经各式考场,难道反而不及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吗?如果发榜后,没被你说中,我就要吐口水在你脸上!」
算命先生回答:「我对文章外行,但是我看这位年轻人满脸阴骘气,所以我才推崇他!」
发榜后,算命先生的话果然应验了。(《感应篇注训证》第七十七页、《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五页)拯饥救溺,福泽绵长广东鼎湖山庆云寺的主持大慧长老,养气悟道的工夫相当深厚,知道一些天机。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仍然仙风道骨。虽然他精通医术和面相,却不随便轻易表现。
当时高要县的县令来到庆云寺游览,随行的有位姓刘的幕僚官,因为与大慧长老熟悉,知道他精于命理,便告诉县令。县令便请大慧长老为自己看相。
大慧长老推辞不了,只好勉强答应县令的请求。他请县令躺着休息,而自己垂眉合掌,盘腿端坐约半个小时。接着又请县令垂足闲坐,心情放轻松。
大慧长老定神凝望,便以佛偈告诉县令说:「生灵操在手,积德能保寿。」
县令又问:「我的前途如何呢?」
大慧长老微笑地说:「老衲愚昧,不敢预言您的前程。大德之人自有福泽。只要您能保持虔诚的仁爱心,便是县民的大幸。」
县令知道大慧长老不轻易畅谈,发现他说话很含蓄。于是茗茶完毕时,便请刘幕僚官私下去探问玄机。
大慧长老坦白告诉姓刘的幕僚官:「老衲观看县令的相,发现他脸上的光华和瑞气已经消失了,呈现灰黑色的气。他的掌上产生暗白的气色,他的寿命恐怕不出一年。幸好原来的气色尚未退尽,表示:险中有救,命不该绝。他身为百里的父母官,举手投足,布施政令,关系着百姓的性命安危。如果他本着一念的善心,去拯救溺水和饥饿的百姓,未尝不可以造福万民。所以老衲最后断言他积德保寿,并不是空口乱说话啊!」
姓刘的幕僚一直点头说:「是!是!」他不敢直接把话禀告县令,只是委婉地告诉县令:「老僧的意思是│尊县在数个月内,必须做出一件拯救许多苍生的善事,才可以增长寿元!」
不久,西潦一带泛滥成灾。洪水在一夜之间涨了数尺,淹没了农田,接着又淹浸许多房屋。不少灾民身溺水中,急声呼救。
县令亲临附近的高冈瞭望,惊心惨目,一时无法处理善后。只见年壮而且勇敢的乡民纷纷驾小船逃命,但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婴儿却没有援救,任他们在水中浮沈。
见到这种情景,县令突然下令:救起一位小孩的人,可以获赏一两银子,多救多赏。于是,有船的人家相继出动拯救小孩,一共救了四百多位孩子。
后来,县令升任惠州的知府。当他路过罗浮山时,又会晤了大慧长老。大慧长老一看见他,便说:「阿弥陀佛!善心人终于得到报应,您的福泽以后绵长了。」(取材于《命运在您心上》第八页)
1
这几天,乞丐李大山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要饭攒下的一缸粮食准备拿到集上换钱了。李大山是个苦命的人,在他的记忆里他有一个疼他爱他的娘,有一个身材高大的爹。可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一个孩子家却来到了蒙山这个地方。在这里,他上无片瓦,下无一席之地,而一直伴随他的就是饥饿和受冻。俗话说老天饿不死瞎眼的鹰,乞丐李大山东一口,西一口的吃着百家饭,却长成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他常常提醒自己,我决不能当一辈子乞丐,现在多吃点苦,多攒点粮食卖了把钱存着。存多了钱买地,买了地娶媳妇,娶了媳妇好好过日子。
到了逢大集的这一天,他早早的来到了他藏粮食的地方,准备把粮食运到集上去卖钱。可是,他到了以后发现他辛辛苦苦攒的那缸粮食一粒也没有了。当时把李大山心疼的差一点吐了血,他想粮食是不是被小偷给偷走了呢,不可能啊,他藏得粮食是不会让人发现的。既然不是被人偷走了,那一定另有蹊跷。他就在这个地方细心找了起来,找了半天,原来他发现是被老鼠给搬走了。在墙角旮旯里发现了十几个老鼠窝,里面全是他攒的粮食。他原本想再把粮食挖出来,可是他又一想,还是算了吧,老鼠要是有粮食吃还能来偷我的吗。
他一路往回走,多年来的想法又出现了,这难倒就是我的命吗,我就得要一辈子饭,当一辈子乞丐吗,不行,我得找个算命的先生算算去。他一个人来到了集上,找到了一个卦摊,给算命先生说明了来意。算命先生看了看他,知道他是一个乞丐,他哪有心思给他算命:“你啊就是一个乞丐命,面相也是一个乞丐面相,还是回去好好要你的饭吧。”
乞丐李大山听了还是不相信,起来给算命先生扔下几个铜钱就走了。边走边自言自语:“我就不想信我一辈子都是乞丐命,我一定去找佛祖问个明白。”
“大山干什么去,一脸的不高兴。”大山只顾一个人低着头往前走路,没有看见王员外迎面走来。这个王员外是乞丐李大山的老主顾了。只要他要不着饭挨饿的时候,总是王员外管他一顿。为此,乞丐李大山一直觉得欠了王员外的大人情,有事没事的他总愿意给王员外说说。他见是王员外,就把他想去见佛祖的事一五一十地给他说了一遍。
“你真的要去见佛祖。”王员外听了半信半疑的问。
“我一定得去问问佛祖,我就不信,我一辈子就是乞丐命。”乞丐李大山信心十足地说。
“那好吧,我相信你。你见到佛祖以后问完你的事,接着给我问问,我闺女今年一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呢?”王员外说
“您老放心吧,这么多年来您一直照顾我,我一定把您的事向佛祖问个明白。”乞丐李大山说的是真心话。
之后,王员外把他领到家里,让厨子给他办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乞丐李大山吃饱喝足后,王员外又给他拿出来一包衣服和几双鞋还有一些盘缠。乞丐李大山就只拿了衣服和鞋把盘缠又还给了王员外,对王员外说:“我就是乞丐出身,住宿吃饭的事,那是我的看家本事,您放心吧我走到哪里都是家。”。说完给王员外深深的鞠了一躬,转身迈着坚定的脚步朝西方走去。此时的王员外心头突然多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看着他西去的背影有一丝难一割舍念头。
2
乞丐李大山翻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他晓行夜宿,风餐雨食,到底走了多少天了,他自己也记不清。王员外给他的衣服倒还能凑合着穿,可是,那几双鞋早已穿的没影了,就连脚上的那一双也是前露脚趾后露脚跟。这对大山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打小要饭的时候早已练就了铁脚板的功夫。今天,他只顾着赶路误了投宿吃饭的点了,看看天已经黑了下来。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他也只能继续往前赶路。这时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初春的晚上天气还怪冷。雨点打在他脸上就像针扎一样难受,不一会大山的衣服就被雨浇透了。乞丐李大山实在没有办法,他只能用破衣服把头一包,任你风吹雨打,他继续往前赶路。
也不知道他在雨中走了几个时辰,这时他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不远处有一片黑嘘嘘的建筑物,以他多年以来的经验,前面应该是一座庙宇。他紧走几步来的跟前一看,果不其然真是一座破庙。看来香火不旺,就连大门口都没有亮灯。他使劲的敲了半天门,才有人过了把门打开,大山一看吓了一跳。只见开门的是个老和尚,白眉白胡子,眉毛半尺多长,在提灯下两眼奕奕发光,手里拿着一根锡杖,就是在这漆黑晚上也放着亮光。
大山定了定的神,双手合十:“见过师傅,我是个要饭的,只因着急赶路误了时辰,望师傅行行好让我在此借宿一晚,给口吃的,我万分感谢。”
老和尚见大山这么一说,又见此时的他就像一个落汤鸡一样,冻得浑身不停的哆嗦:“施主请进吧。”
老和尚把他领进一间客房里,先生着火:“你先换身干衣服烤烤火,别着了凉,我去给你弄点吃的。”说完走了出去。
一会老和尚拄着锡杖就把饭送来了:“你快点吃吧,今晚就在这里好好歇着吧。”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老和尚做好饭来叫他吃饭的时候,乞丐李大山还没有起床。老和尚觉得奇怪,在门口喊到:“施主,起来吃饭了。”可是,喊了半天里面也没有人答腔。老和尚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大山紧闭着双眼,嘴里也不知道说的什么。老和尚过去用手一摸大山的头烫的厉害,原来他正在发高烧,看来是凉雨浇了一夜得了风寒病。
老和尚赶忙回到他的住处熬了一碗药,端过来给大山喂上。过了好一会,大山慢慢的清醒过来,见老和尚还在床前守着他。激动的赶忙要给老和尚磕头致谢,老和尚赶忙把他摁住:“施主啊,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啊?看把你累成了这个样子。”
大山艰难的做了起来,把他的遭遇和要见佛祖的事情,前前后后的说了一遍。老和尚听了两眼更亮了,兴奋的对大山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见到佛祖,我还想拜托你一件事。”
没等老和尚说完,大山赶忙答应:“你救了我的命,就是我的恩人,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我一定给你办。”
老和尚放心地说:“你见了佛祖问完了你的事,也给我问问,我在这夕照寺里修炼了五百多年了,怎么还是成不了佛呢。”
乞丐李大山非常认真的说:“您放心,就是不问我的事,我也得给你问清楚了。”
从这天起,乞丐李大山在庙里一住就是十几天,一直把病养利索了才准备离开。这天大山走的时候,老和尚给他又拿了几双僧鞋,给他做了一包袱干粮。乞丐李大山接过鞋和干粮,然后趴在地上重重地给老和尚磕了一个头,起来转身信心十足朝西天方向走去。老和尚看着大山西去背影,心里又多了一份期待。
3
乞丐李大山,今天走了快一天的路程了,不但一个村庄没遇着,就连一户人家也没看见。仅有的一点干粮早已吃光,这到还好说。可是,这么热的天一天也没喝上一口水。他精疲力尽的往前走着,什么都不想,一个念头就是想找到水。突然一阵清风刮来,大山好像听到了水的声音。他顿时来了精神,放开了脚步继续往前走去。不一会只见一条大河出现在面前,白浪涛涛,波涛汹涌。大山也没顾得上这些,趴到河边上就喝水。一气喝足后,又拿出水葫芦把水灌满。这才抬起头来细心的看这一条河,不看则以,这一看,乞丐李大山一下子西行的决心凉了半截,这么大的一条大河连一条船的影子也没有。一天的路程连一户人家都没有见着,这里就更不可能有船了。
大山一屁股坐在地上,心想,看来想见佛祖真是没有那么容易。我就这样返回,再回去做我的乞丐,实在是不甘心,与其这样,我还不如过河一博,就是死在这条河里,我这辈子也算没白活。想到这里,他走到岸边的小树林里,找到了几根干木头,用树皮连在一起,做了一个小木筏。做好后他拉倒大河边上,把包袱紧紧地绑在背后,用力把木筏推到河里,顺势他亦趴在了木筏上,用两只手当划桨,用力往河里划去。乞丐李大山他哪里想到河面上风大浪急,水底下更是暗流凶险。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大河的三分之一还没过去,只见一个浪头一下子就把小木筏打散了,大山也被打下了水底。水底下的暗流把大山蹂躏的就像天上风中的一根鸡毛,那样无助。他被呛了几口水之后,整个人迅速地往河底沉去。就在他失去了求生欲望的时候,就觉得他突然掉在了一块大石头上。而且这块大石头托着他正在快速上升,并且很快就来到了河面上。大山忙睁眼一看,这那里是一块大石头,原来是一只比磨盘还要大的老乌龟。乞丐李大山此时求生欲望一下子又回来了,他伸开四肢牢牢地趴在老乌龟的背上。虽然河里浪大风急,可是,对老乌龟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它稳稳当当地把大山送到了岸上。
乞丐李大山一到了岸上,赶忙趴在地上就给老乌龟磕头:“谢谢您的救命之恩,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小伙子,看样子你已经历尽了千难万险,才来到这里,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只听老乌龟奇怪的问他。
乞丐李大山赶忙坐了起来,把他从小要饭的遭遇,和要去问佛祖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老乌龟说了一遍。老乌龟听了把脖子伸的长长的,两眼冒着金光怀疑地又问李大山:“你真的要去见佛祖?”
“我一定得去问一问,我就不信我一辈子真的就是乞丐命。”大山坚定地说。
“那好,我佩服你的勇敢和不怕万难的精神。我想让你见到佛祖,问完了你的事情,也捎带着帮我问问,我在这白砂河里修炼了一千多年了,怎么还成不了仙呢?”老乌龟用祈求的语气对大山说。
大山听了忙保证说:“您放心,您救了我的命,就是我的救命恩人,等见到了佛祖就是不问我的事,我也得先把您的事情问清楚了。”
老乌龟听了相信的点了点头:“小伙子,此去西天大雷音寺路途遥远并且一路上困难重重,我别的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就想法把你送到大雷音寺去吧。”说完只见它动了几下嘴。这时候就见从天上飞下来了一只庞大的大鹏鸟,大鹏鸟还没有落到地上就问:“龟兄,有何指教?”
“这个小伙子,不远万里从东土来到了这里,要去拜见佛祖,我想让你把他送到西天大雷音寺去。”老乌龟说。
“正好,我这几天也正想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来吧小伙子爬到我的背上来吧,闭上眼睛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把眼睁开。”乞丐李大山趴在大鹏鸟的背上,两只手牢牢的揽着大鹏鸟的脖子。就觉得大鹏鸟快速地飞到了天上,大山吓得大气也不敢喘,就只听见两个耳朵根里的风呼呼的响。
4
乞丐李大山胆战心惊的趴在大鹏鸟的背上,紧闭着双眼。也不记得到底走了多少个时辰了,这时候就听见大鹏鸟说:“小伙子到了,下了吧。”
大山小心的从大鹏鸟的背上爬了下了,只见一片庞大的庙宇,到处是金碧辉煌。他赶忙转身谢过了大鹏鸟,大鹏鸟起身飞走了。他被一个和尚领到了大殿,见佛祖高高的坐在上面的莲花墩上,周身放着金光。他赶忙跪下恭恭敬敬地给佛祖磕了三个头,他也没敢左顾右盼的看两边的五百罗汉,和别的景致,现在脑子里就一个想法我真的见到佛祖了。“李大山,你不远万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找到我到底想问什么事?不过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想好了再问。”佛祖慈祥地对李大山说。
乞丐李大山想了想,三个问题足够了。我们村的王员外这些年来对我有恩,咱得知恩图报:“佛祖啊,王员外的闺女今年已经一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呢?”
佛祖告诉他说:“她有了心上人,出了嫁就会说话了。还有两个问题,你想好了再问。”
大山想我费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不就是想问问我这一辈子难道就是乞丐命吗。可是,他刚想张嘴问,突然想起了夕照寺的老和尚。在我受了风寒的时候,是他把我留在庙里,又喂药又管饭照顾了我十好几天,要不然我还有命来到这里见到佛祖吗。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地问:“佛祖啊,夕照寺的老和尚在那里修行了五百多年了,为什么还成不了佛呢?”
佛祖微笑着说:“他就是放不下他手中的那根锡杖,只要他放下锡杖,他就能立地成佛。大山啊还有一个问题,想好了再问。”
此时的乞丐李大山还真有点犯难了,老乌龟不但在白砂河里救了他的命,还把他送到了佛祖面前。关键是我也保证过,就是不问我的事,我也得先把你的事问清楚了。咱做人一定得诚实讲信用,它在白砂河里修炼了一千多年了,咱的事和它比起来那还算事吗。他想到这里坚定地问:“佛祖啊,白砂河里的老乌龟,在那里修炼了一千多年了,为什么还成不了仙呢?”
佛祖摇了摇头:“它舍不得它的那个龟壳,它只要从龟壳里出来了,就能成仙了。大山啊,你的三个问题已经问完了,你回去吧。”
大山又给佛祖磕了三个头,心想我这一辈子值了,不但见到了传说中的佛祖,还办成了三件大事,我再回去当一辈子乞丐也不后悔了,起来高高兴兴的走了。
佛祖看见乞丐李大山满意的样子:“东土真是一个文明国度,就连一个乞丐都如此的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真是佛法无边呐。”又对观音菩萨说:“大士,又得麻烦你了。”
5
李大山刚刚走出殿外,就觉得自己突然来到了天上,感觉就像会飞了一样。他有上次大鹏鸟背过他的经验,这一次他不再害怕了。他睁大着眼睛,看见山川,河流,村庄在他的脚下一闪而过。就觉得一会的功夫,大山还没看够景致就到了白砂河。这时候大山就慢慢的从空中落了下来,只听空中传来了观音菩萨的声音:“大山,一路多保重。”
李大山赶忙跪下磕头致谢。“好了小伙子,观音菩萨已经走远了。”老乌龟见大山回来了,放心的说。“你的事问了吗?”
大山回头一看见老乌龟正在岸边等着他:“你的事我给你问清楚了,佛祖说了只要你能从龟壳里出来,你就能成仙了。”之后大山又把佛祖只能回答他三件事,没问自己的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老乌龟听了一阵大笑,然后对大山说:“你真是一个大仁大义的好小伙子,佛祖说的对,我既然成仙了,壳对我还有用吗。”说完只见一条青龙从龟壳里飞了出来,一下子腾空而起飞到了天上。只见他上下盘旋着,哈哈大笑。随后又落在了地上摇身一变,真的变成了神仙。他又对大山说:“为了我,你连自己的事都没问。我无以为报,我的这个龟壳就送给你了。”
大山心想,一个龟壳你都不要了,给我又有什么用。大山哪里知道,老乌龟一千多年都舍不得丢下这个龟壳,原来龟壳里前后左右每一边上都有两颗宝珠,每一颗都是稀世珍宝。只见成仙的老乌龟手一伸,八颗宝珠从龟壳里飞了出来,他随手拿出来了一条布袋把宝珠装好递给了大山,之后说:“我现在成了仙,我也送你一程吧。”说完他手拉着大山飞到天上,只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夕照寺。他们两个还没有落地,就看见老和尚正站在庙门口,期待着李大山的归来。
他们两个落下来后,大山谢过了龟仙。这时老和尚迫不及待地问:“施主,你见到佛祖了吗?你的事问了吗?,我的事佛祖怎么说的?”
大山看着老和尚,像一个孩子一样着急的样子,笑了笑便把佛祖只让他问三件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虽然我的事没有问,但是你的事我给你问清楚了。佛祖说了,只要你能够放下手中的这根锡杖,你就能立地成佛。”
老和尚听了,突然就感觉大彻大悟,像在梦中突然被惊醒一样。对啊,我既然成佛了,这根锡杖对我还有用吗。原来老和尚手中的这根锡杖是白金锻造,上面镶嵌着一个世间难得的一颗钻石,是一根价值连城的宝物。老和尚就连晚上睡觉他都把这根锡杖搂在怀里。他对大山说:“你为我完成了五百年的愿望,把你的事情都没问。我就把这个锡杖送给你吧,算是我对你的报答。”说完把这个跟了他五百多年的锡杖交给了李大山。这时只见老和尚金光闪烁,金灿灿的袈裟披在身上,精神饱满,真的成佛了。
老和尚说:“我也送你一程吧。”
说完老和尚伸手拉起李大山升到空中,一会的功夫就到了王员外的庄上。大山谢过了老和尚,然后直接来到了王员外的家里,见王员外坐在太师椅上愁眉不展的想着心事。
“员外,我回来了。”大山进门就高兴的喊到。
王员外抬头一看,吓了一跳,仔细看了一下,发现真是李大山,高兴的说:“你真回来了,这下我可放心了。我还认为你以不在人世了呢,刚才我还在胡思乱想。你的事情佛祖是怎么说的?我闺女的事你给我问了吗?”
大山就把佛祖只能回答三件事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又对王员外说:“我的事虽然没问,但是,你家小姐的事我给问清楚了。佛祖说了,只要小姐有了心上人,出了嫁就能说话了。”
王员外听了心想,李大山不就是我闺女的最好的心上人吗。以后我把家业交给一个这样知恩图报,实实在在的人,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想到这里赶忙吩咐家人烧水,让大山洗澡更衣,又吩咐厨子“做几桌好菜我要给李大山接风。”
酒席上,王员外当场宣布:“今天的酒席,一是给李大山接风,二也是李大山和我闺女的订婚宴。过几天另择良辰吉日给他们二人拜堂成亲。”
过了几天,王员外在家里为李大山和王小姐办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婚礼,全村的老少爷们都请来了,就在这一天王小姐真的开口说话了。